2016年12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苏州市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各地、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我委现将《计划》起草背景和目标任务等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16年,苏州市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不断加大医疗保障和提高疾病诊治水平。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普及健康生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确定实施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旨将工作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通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健康危害因素,在重点领域开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干预项目,有效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目前,苏州市外来流动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频繁,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疫情进一步加重。艾滋病毒感染者晚治疗更易发生二代传播,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推行“发现即治疗”的策略势在必行。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疗程长、医疗费用高,病情迁延不愈,导致家庭因病致贫。耐多药结核杆菌毒力更强、传播更快,造成的社会危害更严重。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发现、规范治疗和保障水平尤为重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慢性感染导致的慢性肝病以及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并发症耗费大量的医疗和社会资源。
据统计,我市肺炎球菌和流感病毒感染是导致65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的主要原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疫情在托幼机构和学校时有暴发流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因,成人和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相对高发。预防接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在重点人群实施肺炎、水痘、麻风等疫苗接种的扩大免疫规划策略,对于减少疾病发生、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居民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结果,2015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3%,其中慢性病预防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最低,分别为5.1%、7.3%。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达27.1%,其中男性为54.3%,女性为1.8%,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情况仍不容乐观,市民对吸烟危害认识不足。随着社会快速转型和加速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价值观多样化等社会问题,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病例逐年增多,因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近年来,我市因伤害导致的死亡位于居民死亡谱的第五顺位,伤害致残、致伤事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市民的生命和健康。2015年苏州市有3640人死于伤害,其中主要原因是意外跌落(占37.94%)和交通事故(占26.40%)。同时,意外伤害成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015年,儿童伤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溺水,死亡率达28.73/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类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具有显著的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效果明确。
妇女儿童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先天畸形儿出生、13.2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约为4.09‰。同时,每年有800-1000万例的人工流产,且呈现低龄化、重复性等特征,由此导致的不孕症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健康危害因素涵盖环境、食品、学校、放射和职业卫生等多个方面。危害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亦可产生个体的健康损害,加重基础疾病,影响人体生理机能。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革新持续加快,新的健康危害因素不断涌现,新旧污染物交互影响;空气污染、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学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混合性危害因素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二、意义与作用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市民健康为根本追求,以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个人主责”的联动机制,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的预防机制,建立“医防联动、快检快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全面提升对影响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与干预能力。
二是通过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健康自我管理,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三是针对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关键环节,不断强化干预措施。针对老年人肺炎、儿童水痘等疫苗可预防疾病,实施肺炎、水痘、麻风等疫苗接种的扩大免疫规划策略,减轻疾病负担。
四是针对影响市民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以影响群众心理健康的重大问题为切入点,关注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预防和早期识别心理行为问题,打造融合实体与云端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心理健康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全周期、全方位、全人群的心理健康覆盖,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针对影响市民健康的主要伤害问题,实施以道路伤害、儿童意外伤害、老年人跌倒和职业病伤害干预为主要内容的重点人群伤害干预项目,建立健全伤害综合监测网络,强化重点人群意外伤害安全防护意识,加大交通安全、职业卫生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推进示范环境和体验场馆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减少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六是针对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问题,加强婚前和孕前健康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与高危儿干预,拓展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自闭症干预示范点建设,启动意外妊娠干预等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七是健全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体系,加快苏州市卫生检测中心建设,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饮用水安全与介水传染病监测和传染病分子检测等平台建设,建成市菌毒种保藏中心,开展食品、饮用水、空气污染、学校等健康影响监测和风险评估,定期发布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系列白皮书。
三、工作目标(2020年)
(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4%以上,其中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素养分别提高到15%以上,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25%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20万人。
(二)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男男性行为等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减少10%。肝衰竭患者、丙型肝炎患者人数减少30%,因各类慢性肝病死亡人数减少10%。
(三)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和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60%和80%。
(四)儿童因溺水导致的致死致残率每年下降5%;酒后驾驶等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每年下降5%。
(五)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6/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8‰以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
四、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