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买球app:相城区二○○四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二○○五年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5年1月25日在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顾全兴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二○○四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二○○五年计划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区委一届六次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四新”工作目标,以“两个率先”统揽全局,大力弘扬李荣法精神,突出发展主题,增强发展动力,抓住发展重点,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克服宏观调控、电力短缺等带来的困难,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119.3亿元,增长25.6%,完成年计划的100.3%;
2、第三产业增加值46.42亿元,增长25.4%,完成年计划的10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9%;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1亿元,增长54.2%,完成年预算的108.1%;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1亿元,增长11.2%,完成年计划的86.2%;
5、工业总产值300.2亿元,增长25.4%,完成年计划的96.8%;产品销售收入280.13亿元,增长30.4%,完成年计划的97.4%;工业利税24.52亿元,增长20.2%,完成年计划的100.1%;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4亿元,增长30.4%,完成年计划的115.6%;
7、注册外资8.17亿美元,下降2.5%,完成年计划的81.7%;实际利用外资5.63亿美元,增长40.8%,完成年计划的93.8%;
8、进出口总额8.36亿美元,增长60.4%,完成年计划的167.2%;其中,出口总额4.38亿美元,增长69.2%,完成年计划的175.2%;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7%,分别超出年计划增幅9.6和1.7个百分点。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实现增加值4.45亿元,增长2.8%。以“一免三补”为重点的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共免农业税526万元,发放“三补”资金260万元,较好地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96万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种植指标。农产品质量建设步伐加快,阳澄湖富荣蟹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被列为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阳澄之王”牌大闸蟹获得“有机食品”使用标志,“天香”牌精益乳和“相水”牌史氏鲟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标志。农业招商势头喜人,新引进农业外资项目8只,增资1只,总投资1.03亿美元,到账外资1500万美元;引进农业内资项目9只,总投资1.04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加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9家,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增长10.5%。绿化建设加速推进,新增各类绿地3.06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500万元。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27.9%;工业总产值300.2亿元,增长25.4%;工业用电量12.74亿千瓦时,增长18.2%。企业规模有所扩大,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其中超20亿元的企业1家,超5亿元的企业3家。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产品销售收入280.13亿元,增长30.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6.8%;实现工业利税24.52亿元,增长20.2%;利润13.3亿元,增长24.4%。民营工业增势不减,实现工业总产值252.95亿元,增长27.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4.3%。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42亿元,增长25.4%。中心城区商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国际服装城、中翔商贸城、欧风新天地等商贸载体项目进展顺利。全区10家特色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60.4亿元,增长15.3%。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新开工商品房93.7万平方米,竣工49.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9.4万平方米。物流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区已登记设立的物流企业12家,华风物流、迅尔达交通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速推进,生态美食园顺利开业,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垂钓俱乐部等项目主体工程落成。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增长18.7%。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区级机关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苏州相城”政府门户网站顺利开通。社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社区服务中心6个。
2、外贸、消费态势较好,投资增长趋向平稳
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8.36亿美元,增长60.4%,其中出口4.38亿美元,增长69.2%。新增自营进出口经营企业48家,全区具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总额接近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3%。
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4亿元,增长30.4%。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专卖店、连锁超市及休闲娱乐场所不断增多。汽车、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有所升温,消费市场趋于活跃。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1亿元,增长11.2%。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2亿元,增长159%,第二产业完成56.66亿元,下降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93亿元,增长25.3%;从投资主体看,外资投入22.19亿元,下降28.9%,民资投入48.61亿元,增长109.3%,国有集体投入41.31亿元,下降10.9%。政府重点项目和实事工程完成总投资19.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7%,未完成计划的主要原因是我区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了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的措施,压缩了部份政府性投资项目。
3、开放工作成效显著,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5.63亿美元,增长40.8%。新批三资企业151个,增资企业53个,其中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1个。外资企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三资企业实现“两税”入库2.67亿元、地方各税入库0.28亿元,分别增长41.1%、93.1%。住电装、百稼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成功投产,全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利用内资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积极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化挑战为机遇,充分挖掘潜力,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8796户,新增注册资本3.41亿元;新批私营企业1170户,新增注册资本24.81亿元;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212万元,同比增长18.2%。
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制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转企工作已经启动,水产养殖总场转企改制顺利推进。融资机制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投入运行,朗力福保健品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新燕集团、上声电子等企业启动了上市准备工作;农村“三大合作”改革继续推行,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14个,专业合作社2个。
4、财政保持快速增长,金融继续平稳运行
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6.51亿元,增长4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1亿元,增长54.2%。完成“两税”收入8.91亿元,增长22.9%;地方工商税收入5.2亿元,增长88.2%。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2.4亿元,增长15%;贷款余额101.89亿元,增长43.8%;居民储蓄存款75.45亿元,增长17.4%。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1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只;新增省级以上星火、火炬项目12只;申请专利535项,授权专利315项;苏州市相城科技创业园、苏州市相城区脱颖科技创业园已挂牌开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苏州相城汽车主要零部件产业基地已经省科技厅批准,报国家科技部审批。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97.5%,高考升学率达88%,本科录取率达45.3%。学校建设得到加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撤并村小7所,全年共投入教育建设资金1.5亿元。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得到加强。加大了阳澄湖、太湖水源保护力度,关闭污染企业17家,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3家,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计生、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0.71‰,出生率7.63‰,计划生育率99.92%;外来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有效开展。三级卫生网络和二级防疫网络不断健全完善,区人民医院建成开业,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6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推行,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保率92.1%。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7%。就业再就业工程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提供就业岗位14109个,帮扶1693名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为548名“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84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916人,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31688人;全区已有25.4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3%。
2004年,面对“紧形势”,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生产力布局还不合理,产业集聚度不高,工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仍较低,服务业发展相对迟缓。二是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制约突出。三是城市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需进一步增强。四是拆迁安置、失地补偿、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任务繁重。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积极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十五”计划目标,对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增长20%;
——第三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0.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16%;
——注册外资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其中,出口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新增劳动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其中面向本地的劳动就业岗位3000个。
三、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内生力
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副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构建 “三足鼎立”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完善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竞争力。集中财力、集聚资源,加大西片工业区的开发力度,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加快推进道路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开发区的集聚能力;渭塘、北桥等重点工业载体要加快形成企业集群,坚决改变村村办工业的传统格局。积极鼓励内资、民资企业为外资企业搞配套,形成和拉长产业链,促进“本土”经济与国际经济相融合,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加大培育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实施品牌战略的力度,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力。进一步完善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倍增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向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发展。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主体。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年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利税分别增长20%、25%和25.5%。
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荐一个买球app: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区委《推荐一个买球app: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精神,着力构建苏州商贸物流副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多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大投入,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一是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商贸载体。加速推进国际服装城、中翔商贸城、欧风新天地二期等商贸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城区购物消费环境。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专业市场。充分发挥我区市场建设起步早、规模大、基础好的优势,着力做强做优家具、建材、农副产品等重点专业市场,提高档次和覆盖率;精心培育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三是加快开发房地产。不断提升房地产开发的品位,吸引周边地区人士前来购房置业,打造“人居相城”品牌。四是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 “大交通”优势,科学规划物流产业布局,积极开发,有序推进,加紧培育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物流企业;加快盛泽湖开发建设,积极拓展科研、休闲度假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推进连锁经营和社区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金融保险业和信息咨询、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研发机构、企业集团总部,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扶持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各类农产品特色基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万亩。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申报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2个,大力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切实保障农民根本利益。加快推进农业生态园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重点培育各类农业基地20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
(二)缓解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支撑力
着力缓解用地矛盾。继续加大土地治理整顿力度,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全区用地指标,首先要确保重点工程用地;其次要重点考虑高新技术、新兴服务业和投资强度大、产出大、生态质量高的项目;同时要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旧厂房和老街改造等多种办法,挖掘用地潜力,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盘活存量。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引外资、聚民资、争国资”多管齐下。有效整合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拓展相城业务。积极指导和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推荐一个买球app: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做好国债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债资金。
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加快江南热电二期、惠龙热电等电源项目建设进度,增加电力供应。完成220KV 苏州变异地改造工程,加快220KV相城变和110KV陆慕变、文陵变工程的建设,完善输变电骨干网架,保障电力供应。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科学制定供用电方案,发挥地方管理积极性,落实企业错峰任务,引导和监督企业有序用电、节约用电。
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适用人才和熟练技工的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三)坚持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竞争力
调整创新招商引资思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一是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着力抓好重点地区的招商引资,在巩固扩大港台的基础上,更要将目光瞄向欧美日韩地区,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区域。二是在突出工业招商的同时,积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对外招商,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领域。三是创新引资方式,开展选择性招商,实施零土地招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集聚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资源消耗低、无污染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引资的质量。
着力提高引进内资水平。要抓住上海世博会、苏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城区拓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有目的的招商推介,力争引进一批较具影响的内资项目。一要积极到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开展多轮招商活动,扩大影响;二要主动与本市有关部门沟通,把“退二”的优质企业引进我区;三要采取灵活的引资政策和多种引资方法,引进基地型、旗舰型内资项目,扩大内资贡献份额,提高内资项目的水平。全年民资投入增长50%。
扎实做好项目跟踪服务。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着力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大幅度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帐率、开工建设率和开业投产率。
继续扩大对外贸易。主动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引导企业转变贸易方式,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支持和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四)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持久力
按照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要采取总量调控、结构调优、水平调高、效益调好的办法,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投资的有效、合理增长。一是确保重点工程。抓紧实施区预防保健中心、区档案馆、区文化艺术中心等政府实事工程和东桥交通枢纽、中翔商贸城、干细胞生物工程等重点工程,力争完成投资20亿元。二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在积极争取外资、银行贷款以及国债等各类资金的同时,积极鼓励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进一步调动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三是抓好重大项目储备。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储备一批对于形成产业集群、加速城市化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建立储备库和信息收集网络,不断充实项目源。
(五)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发展凝聚力
加快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建成城区配套中学,新建小学1-2所,撤并村小6所。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乡镇的创建,争创民间艺术、书法艺术、象棋、珍珠等四大特色文化镇,努力打造“文化相城”品牌。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引导群众走科学健身道路,健全区、镇和社区(村)三级健身活动组织网络。
加快推进生态相城建设。完成相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编制,加大环保工作力度,促进生态城区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防护林、沿湖湿地保护区建设,全面实施“绿色村庄”、“绿色社区”工程,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优化生态环境。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完善科技创业园配套设施,继续做好相城汽车主要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做好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验收工作,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切实落实扶持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
加大公共卫生建设力度。做强区医院,加大各镇卫生院改造力度,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进度,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网络,组建区预防保健中心和卫生监督所。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老龄工作。
各位代表,200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环境”的要求,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实现各项预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