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买球app

欢迎来到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 |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当前位置: 推荐一个买球app: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十二五及之前”(已归档)

2007年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来源: 发布日期: 2007-05-01 00:00 访问量:字体:
2007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工作主线和“四城”建设目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实现全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
一、经济运行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由上年的54775元增加到64301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3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35.40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0.45亿元,增长22.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1:56.9:38.0调整为2.7:58.3:39.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亿元,增长17.2%。
农林牧渔业
全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区三麦播种面积2.92万亩,油菜播种面积0.83万亩,水稻播种面积5.91万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3.3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73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较上年新增2家,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增长18.0%。农产品产品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新建迎湖优质水稻、消泾高效渔业和新埂蔬菜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无公害农业品7个,绿色食品3个。全区绿化覆盖率达22.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优,基本形成了以蔬菜瓜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休闲观光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新格局。
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新增内外资农业项目13个(其中,增资5个),总投资10.56亿元。农产品质量建设全面提升,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经营,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监管,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台帐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区新增“三品”生产基地1万亩。累计“三品”基地规模达5.54万亩。畜牧业发展得到控制,初步形成了奶业标准化示范区、林地草鸡饲养标准化示范区、三元猪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27家,年存栏500只以上养禽场(户)25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3%。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粮食                       38745           -20.0
油菜籽                      1002           -60.0
蔬菜、瓜果                 66081            20.4
生猪出栏数        万头        11.3            16.4
生猪存栏数        万头         7.2            33.3
水产品                     27304           -20.4
奶类产量                   25670             3.4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41.8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6%29.2%。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外资企业主力作用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三资产值分别占比达到33.0%48.0%2007,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9.93亿元,利税总额60.15亿元,利润总额32.15亿元,分别增长30.9% 27.1%27.3%,产销率高达96.9%,工业用电24.2亿千瓦时,增长22.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如下: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发电量          万千瓦时         68471          15.3
钢材                       196618          17.8
水泥                     331342          50.3
服装       万件              1446         -27.1
化学纤维                   539950          29.5
化学农药                    7002           -2.7
铝材                      51384          23.4
塑料制品                       47762          17.2
吸尘器          万台               549          90.0
建筑生产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54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114.5亿元,施工面积达620.5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3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建公路里程6.87公里,开工建设道路36.32公里,开工建设桥梁112座,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3亿元。全面推进人民路、广济路北延(一期)和望亭物流大道、阳澄湖中路改建、永峰路等10条道路的工程建设。配合开展了绕城高速苏锡连接线、黄埭互通连接线、227省道分流线(三期)和苏虞张公路快速化工程的前期工作;优化公交规划,新增5条公交线路,形成覆盖全区的农村公路网络。
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创建消费者放心行业”、“诚信交通”、整治“黑车、黑驾陪”等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00人次,检查车辆1.9万余辆次,共查处各类违章630,运输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大,汽车、旅游、住房、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产品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消费需求扩张和消费水平提升的条件下,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1亿元,增长17.2%。商贸业稳步发展,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等经营业态不断丰富,购物环境明显改善。专业市场保持健康发展,交易秩序不断规范,交易活跃,华东机床交易中心、中翔商贸城二期相继开业, 16家重点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超150亿元,增长25.0%
金融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发展良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9.47亿元、116.93亿元和206.84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30.8%11.1%23.5%
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已有商业银行13家,保险公司12家入驻我区。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结构不断优化,价格走势平稳,开发总量保持上升。在国家对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营造和改善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7.7亿元,比上年增长90.7%;商品房施工面积38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7.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42.2亿元。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224个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事业人员聘用制,新进人员全部通过公开招聘录用。完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健全,确认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及法定授权组织32个,行政许可项目142项。通过制定《行政服务中心重大事项联合审批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事项联办操作程序,规范完善重大项目联审制度。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加强了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快速推进,新增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家,累计达到20家;新增社区股份合作社40家,累计达到96家,新增享有股份的人数12.56万人;所有行政村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试点,渭塘镇被定为市级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
对内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在欧美、日韩和北京、深圳等境内外成功举办相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09个,新增注册外资7.1亿美元,增长9.7%,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25.1%;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24.17亿美元,增长32.1%,其中:出口15.07亿美元,增长40.2%。自营生产企业发展迅猛,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05,比上年增加29家。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上声电子有限公司在德国设立了上声欧洲有限公司。对内开放继续扩大,年内引进内资项目117个,总投资28亿元;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新批私营企业1335家,个体工商户7729户,新增注册资金30亿元。2007年末,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327户,注册资金149.42亿元;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23469户,注册资金10.18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2.2万人和6.2万人。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64亿元,增长13.7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9%。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工业产值438.62亿元,增长22.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8.3%;私营个体经济上缴“两税”10.12亿元,增25.1%,占全区入库“两税”的53.4%,上缴地方各税7.12亿元,增长35.5%,占全区入库地税的56.6%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只;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分别与中科院系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申请专利806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首次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1个,被认定省著名商标1个、市知名商标4个。“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功,积极搭建科技服务与创新载体平台,不断为企业提供产学研信息、科技项目申报、专利申请代理、“四技”服务及科技查新等服务。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稳中有升,全区小学毕业率、巩固率、普及率继续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9.98%100%,初中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7.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学校建设投入3亿元,推进实事工程项目“基础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新建渭塘珍珠湖小学、开发区澄阳小学,迁建湘城中心小学、北桥中心小学、陆慕小学等6所学校,大力提升现代化学校建设水平。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长足进步。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和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典礼,我区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元和街道、渭塘镇分别被授予“中国御窑金砖文化研究基地”、“中国珍珠文化研究基地”称号;新建体育健身工程(点)64个。医疗卫生工作有序推进。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8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95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1129张。加强重大疾病和食品卫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在四个中心镇设立了卫生监督分所。
社区建设不断推进。新建城镇和农村规范化社区服务中心40个,被民政部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
社会保障
全力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安全网”,城乡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取得新进展。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全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净增参保人数分别为21787人、22671人、17155人、16869人、16396人,分别完成了全年社会保险扩面任务的109%189%143%140%137%,社会保险参保总量达到33.34万人(次),比上年末增长40.5%。农村养老保险得到巩固,农保覆盖总数达28.45万人,农保覆盖率为96.5%,有6.82万农村老年人享受了农保待遇。积极实施了少年儿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对城镇老年居民实施养老补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员覆盖。
弱势群体帮扶工作不断深入,城乡低保实现了全覆盖,共发放低保补差资金408万元;资助高中类贫困家庭学生17434.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7730.3万元。积极做好防灾救灾工作。修订《相城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抓好救灾组织建设,落实报灾制度,保证灾情信息能迅速上报,灾情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四、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呈高开低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09亿元,增长12.4%。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达到77.42亿元,增长2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8.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67.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46.1%,从经济类型来看,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83.6亿元,增长13.7%。政府实事工程和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陆慕农贸市场、居民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工程、基础教育现代化工程、社区文化基地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直管公房解危(二期)工程、区文化中心、城区老新村改造、村村通公交等9个实事工程项目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招商载体加快建设,中心商贸城道路、桥梁、河道等工程全面启动。漕湖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建成朝阳工业坊、漕湖花园和集宿楼主体工程。望亭国际物流园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超10亿元的普洛斯、盛丰、通联等一批物流项目加速建设。
 建设与规划管理
努力打造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旧城拆迁有序推进。加快推进阳澄湖中路改造工程,采莲路南延等4条城区断头路已建成通车;配合做好了绕城苏锡连接线、黄埭互通连接线、227省道分流线(三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拆迁工作力度,完成拆迁面积近百万平米。认真抓好相城区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战略性,体现系统性,突出特色性,重视统筹性,增强严肃性,真正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完成了中心商贸区规划设计,开展了望亭物流园、盛泽湖休闲度假区、漕湖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电子政务的光纤网络初具规模。电子政务网络已覆盖全区所有。各镇(区)、街道的农村、社区、警务站、派出所等也已接入电子政务网络。“苏州相城”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并正式对外开放,新版网站突出了相城区特色,增强了便民、为民功能,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增加了相城区各部门的动态情况,使百姓更能直观、快捷的了解全区的各部门的进展情况。加强“OA”系统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全面实施公文的电子化流转,电子化、网络化办公已成为机关各部门主要的办公手段,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建成了相城区外来人口社会化采集系统中心, 完成外围首期114个点的正式投入使用。建立健全相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及时发布全国、全省、全市及全区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方面的最新动态。
环境保护
积极推行集中供热,治理大气污染。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引导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工作。严格落实“两湖”条例,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准入门槛为手段,将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的前置条件,2007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293个,否决重污染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区域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60个,并加强建设项目的后续管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超标排污和久拖不决的突出环境问题的10家企业,以挂牌督办的形式进行整改,促进企业治污。对23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经营状况不好,无治理能力,污染严重的4家企业进行关停。
加大太湖、阳澄湖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开展纪念“6·5世界环境日和环境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开展“清除白色污染、美化家园”、“万份环保倡议进万家”、“环保征文竞赛”、“环保万人签名”“环保市民手册”等活动,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环境形势宣传教育,提高全区人民的环保意识
积极推进“水城”、“花城”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5万亩,新增各类花卉2280万株。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一期)基本建成,花卉植物园建成牡丹园、樱花园、玉兰园等12个子项目,种植各类花木350多种。
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1185个自然村按照标准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北桥灵峰村、元和朱泾村、开发区上浜村、望亭项路村等成为新农村环境建设的亮点。全面实施城区灯光、小品和河塘水景建设工程,提升了相城大道、春申湖中路等主干道路亮化水平。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就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61082人。其中,男性人口177362,女性人口183720,分别占总人口的49.1%50.9%。全区出生2950人,出生率为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5‰。
劳动力市场成为了就业主要渠道,加强劳动力招聘场所基本设施建设,就业信息实现了市、区、镇(街道)三级实时联网。拓展就业渠道,积极采集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畅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双向交流渠道,全年共举办劳动力招聘市场70,提供各类就业岗位70862个,达成意向录用12774,失业失地劳动力就业6215人。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64本,累计发放3804本,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292.4万元。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0元,增幅分达到13.4%12.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6.93亿元,增长11.1%
市场物价
全年价格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2,分类指数62降,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0.7%1.8%2.4%3.3%3.6%5.8%,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2.6%3.9%。分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
     
2007
200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2
101.6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1.0
101.1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5.2
101.8
一、食 
110.7
103.4
   # 
104.3
104.7
     
129.4
97.2
    肉禽及其制品
121.2
96.8
   
124.0
93.9
    水产品
104.8
112.1
   
112.5
103.8
二、烟酒及用品
101.8
99.6
三、衣 
102.4
101.3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3.3
101.4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6
103.6
六、交通和通讯
97.4
98.1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6.1
98.0
八、居 
105.8
105.1
    # 水、电、燃料
102.4
103.8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