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严峻考验,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三区三城”为目标,以“创造科学发展新优势,谋求‘四城’建设新跨越”为主题,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济运行经历了下降、企稳、回升三个阶段,逐步朝积极方向转化,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经济运行
综 合
全区经济企稳回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方式有效转变。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全区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由上年的75683元增加到82352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88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68.5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02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6:57.4:40.0调整为3.3:55.7:41.0。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5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6.3%。新增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5000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00亩、高效农(渔)业面积达1.3万亩,新建千亩以上规模化示范区1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2个,新增绿色食品12个,其中蔬菜11个、阳澄湖大闸蟹1个。以“四园四带一中心”生态建设为重点,打造“花城”建设新亮点,提升“花城”建设新水平。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种植各类花卉2000万株。
城乡一体化改革顺利推进,“二镇三区”试点区域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点及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完成投资12.3亿元,渭塘、阳澄湖、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规划通过起专家论证。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粮食 吨 30815 -5.9
油菜籽 吨 685 -10.0
蔬菜、瓜果 吨 42171 -21.6
生猪出栏数 万头 10.43 5.1
生猪存栏数 万头 6.46 2.2
水产品 吨 26200 14.0
奶类产量 吨 23400 30.0
工业和建筑业
在一系列保稳促调政策措施的有力提振下,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稳步回升,重点产业保持优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营效益逐月向好,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55.01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2.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4.6%。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外资企业主力作用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三资产值分别占比达到34.2%和43.1%。2009年,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3.90亿元,利税总额83.36亿元,利润总额41.34亿元,分别增长7.6% 、12.1%和10.4%,产销率高达98.8%,工业用电25.74亿千瓦时,增长2.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如下: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发电量 万千瓦时 878370 35.3
化学纤维 吨 793470 26.5
服装 万件 1565 -2.9
纸制品 吨 80550 6.6
钢材 吨 208095 16.5
家用吸尘器 万台 346 -29.8
家用电风扇 万台 106 -18.1
印染布 万米 6891 0.2
日用不锈钢制品 吨 2912 -3.1
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区69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225.93亿元,施工面积达741.67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4%、6.8%和27.1%。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明显提速。全年建设道路52条,其中续建18条,新建34条,里程115.65公里 ,总投资29.05亿元,创历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之最。开行新公交线路6条,共计新增公交车33辆,延伸和调整区间线路3条,引进了319辆出租车落户相城。完成2个农村客运站和1个公交首末站新建工程,新建200只候车亭,基本实现公交候车亭全覆盖。
国内贸易业
全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完善,商贸中心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81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19亿元,增长63.9%。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为2.59亿元、0.35亿元和16.93亿元。汽车、高端科技产品、时尚消费品、更新换代产品成为消费热点。热销商品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 51.3%,家具类零售额增长56.3%,家电类零售额增长3.5%。商贸业稳步发展,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等经营业态不断丰富,购物环境明显改善。专业市场保持健康发展,交易秩序不断规范,交易活跃。
金融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发展良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0.42亿元、199.08亿元和370.94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48.5%、25.0%和46.8%。
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已有商业银行14家,保险公司12家入驻我区。
房地产业
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引导,积极提振市场信心。2009年以来,市场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全区商品房销售走出低谷,房产交易比较活跃。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18亿元,比上年下降17.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0.3%。商品房施工面积455.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1%;竣工面积98.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商品房销售面积147.00万平方米,增长20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7.10万平方米,增长232.4%。全年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52.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6.6%,其中住宅32.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5.3%。
旅游业
旅游业围绕打造“苏州相城,休闲天堂”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利用办节造势、媒体宣传,有效地提升了相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区接待游客达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2%。成功承办了第二十三届全国荷花展、第四届中国·苏州美食节,举办了首届阳澄湖旅游节;区生态农业示范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珍珠宝石城成功创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莲花村被评为苏州十大生态旅游村。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等政策,渭塘镇、阳澄湖镇被列为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先导区,分别实施了城乡一体化集中安置点、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设立了“相城创投基金”,永大、永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罗普斯金在深圳中小板顺利上市,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2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区属国有公司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城市经营和开发,共启动建设项目72个,总投资62亿元。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完成了离休干部、机关退休人员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加强了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和区直属国有企业用工管理。做好了区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取得新进展,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区新发展私营企业1343户,注册资金45.08亿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77户,资金数额3.50亿元。目前,全区共有私营企业9370户,注册资金总额251.05亿元;个体工商户30253户,注册资金14.49亿元。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49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62.7%,实现工业总产值296.2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7%。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83.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7%。
对内对外开放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次赴北京、广州、香港和东南亚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开展了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房地产等专题招商。密切关注国企产业布点动态,加强了与航空产业集团、汽车零部件集团等国有公司的对接,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7个,新增注册外资5.15亿美元、实际到帐2.20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79个,比上年增长31.1%,引进内资项目注册资本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实际到帐资金3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13个,超亿元的内资项目8个。对外贸易企稳回升,完成进出口总额24.84亿美元。外经合作取得新突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家。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全区以落实科技扶持政策,营造科技发展环境,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抓手,夯实创新型经济发展基础,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省级37个。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4只。建成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各有1人入选“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新增市知名商标4个、市名牌产品17个。全年申请专利1709件,其中发明专利138件,授权专利843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
教育事业
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基建投入达5亿多元,陆慕高中、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成投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录取率达89.9%、中考优秀率增加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4.7%。重视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公办学校对外来务工子女吸纳率达70.2%。顺利通过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建成“农家书屋”101家,实现村(社区)级全覆盖。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复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顺利完成,全区共发现新文物点59处。我区运动员张浙慧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柔道女子78公斤 级金牌,实现我区体育竞技成绩历史性突破。地方志工作有序推进,编纂了历史图集《相城记忆》,太平、黄桥、黄埭镇志出版发行。开播了《今日相城》电视、广播新闻栏目。评选产生了相城区城市标志。
卫生事业长足进步。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断巩固,人均参保额增至320元,参保率达99.9%,参保农民实现刷卡看病。我区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服务示范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母婴阳光”工程全面实施。积极实施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零增长。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联动工作得到巩固,基金征缴额同比增长27%;“农保”转“城保”工作有序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城镇老年居民养老金分别人均月增141元、30元。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廉租房3000平方米 、补贴资金256万元、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 。弱势群体生活有效改善。全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50元;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建成启用,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0所、社区残疾人康复室98个。年内共为各类帮扶对象发放补助金、优待金5700万元。物价调控目标执行情况良好。社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城区社区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8个,创建特色社区12个。元和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北桥街道灵峰村成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学习典型;开发区泰元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四、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以重大项目、实事工程为抓手,着力扩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以及新兴产业的投入,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有制经济完成投资4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7%;私营个体投资83.68亿元,增长0.3%。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3亿元,增长75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0.91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0.18亿元,增长14.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4.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区实事工程完成良好。组织实施了广济路北延、区污水处理三年工程、万亩城市森林公园、区职业教育中心、区人民医院扩建、黄埭人民医院迁建、社区卫生标准化建设、区残疾人托养康复进社区、充分就业三年工程、经济适用房、社会价格监督服务网络、阳澄湖水质监测系统建设等12项实事工程,各项工程按照年度目标已基本完成。同时,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了17项“群众得实惠”实事项目,目前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网络先行以ADSL宽带模式接通全区114个农村和社区,并和外来人口网络在区级网络层次实现合并,为下一步电子政务网络光纤整合创造一定的基础。通过电子政务网络传输电子公文累计18005份,其中接收市级、区级来文17098份,区内发文907份,门户网站栏目信息更新1617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众监督互动栏目收到市民有效投诉、建议和咨询2907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城西、漕湖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潘阳、东桥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座、污水管网100公里 。62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完成。全面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建成阳澄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6个。加强了黄桥电镀、线路板行业的水污染专项治理,企业数由143家压缩为65家,实现企业数、污水排放量“双降”目标。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培育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家,23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节能降耗工作继续深化,实施节能技改项目57个,节约标准煤2.8万吨。全区完成COD减排量2000吨、SO2减排量8000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资源得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北桥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完成,净增耕地532亩。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通过省级评审。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就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200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69269人。其中,男性人口181092人,女性人口18817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0%和51.0%。全区出生3552人,出生率为9.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4‰。
全面实施“充分就业三年工程”,新增就业3.1万人,再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认定区首批定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8个;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个。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公益招聘15期,区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9%,下降0.1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2元,增幅分达到10.4%和10.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08亿元,增长25.0%。
市场物价
全年价格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8,分类指数4升 4降,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比上年上升2.3%、2.9%、4.6%、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6.1%、 1.2%和2.6%。分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
类 别
|
2009年
|
2008年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99.8
|
105.3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
99.4
|
100.7
|
消费品价格指数
|
99.9
|
107.1
|
一、食 品
|
102.3
|
114.9
|
#粮 食
|
104.4
|
108.4
|
油 脂
|
76.1
|
124.7
|
肉禽及其制品
|
96.2
|
120.5
|
蛋 类
|
103.3
|
104.2
|
水产品
|
110.6
|
108.2
|
菜 类
|
112.8
|
113.3
|
二、烟酒及用品
|
102.9
|
102.8
|
三、衣 着
|
104.6
|
102.0
|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99.4
|
105.2
|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1.7
|
105.6
|
六、交通和通讯
|
93.9
|
96.5
|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8.8
|
96.9
|
八、居 住
|
97.4
|
102.5
|
# 水、电、燃料
|
97.9
|
102.0
|
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较多等的影响,2009年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是相对历史水平,一些经济指标增速处于低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企业效益恢复缓慢,实体投资相对乏力,外贸出口脱幅明显,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从深层次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科技进步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环境约束仍在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考验;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仍需加强;改革开放与体制创新还需向纵深推进。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国内经济呈现生产增长加快、产品价格回升、效益状况逐步好转的态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机遇,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在挑战中寻求突破,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努力推动相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在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