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买球app

欢迎来到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 |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当前位置: 推荐一个买球app: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十三五”(已归档)

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委推荐一个买球app:制定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日期: 2016-01-20 00:00 访问量:字体:

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委推荐一个买球app:制定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相城区
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苏州当好“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先行军和排头兵作出贡献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相城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形势,结合相城实际,就制定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委部署,科学谋划全区“十三五”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特别是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把脉江苏改革发展的客观实际,是相城“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的总命题、总纲领和总要求。我们必须以此为引领,按照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脚踏实地抓落实,主动作为求突破,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一)“十二五”时期相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相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大幅改善、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时期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破解改革攻坚难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和城乡环境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十二五”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68%、89%、127%。转型升级有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9:55.1:42调整为2.7:48.8:48.5,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区工业增长主导力量,全区产业特色、集聚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明显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较大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测评位列全国第9位。城乡建设统筹发展,规划引导作用逐步凸显,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苏相合作区资源集聚功能明显增强,高铁新城产城融合加速发展,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效明显,城乡生态面貌大为改观,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分别增长64%和74.2%,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全面覆盖,教育、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全面均衡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共同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良好开局,相城后发崛起迈出坚实步伐,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相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十三五”时期,相城发展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上海自贸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为相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后发崛起提供了战略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特别是随着苏州特大城市总体布局实施,我区将更加全面有机融入中心城区,对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区交通便利发达、生态环境优美,商务成本较低、产业升级潜力充足等比较优势突出,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为相城“十三五”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能源、环境和人力资源约束趋紧,“十二五”期间,耕地保有量下降9.8%。产业结构矛盾凸显,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广的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可持续增长力趋弱,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区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人才匮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较低。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尚不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品质有待优化提升。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需仍不匹配,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
    全区上下一定要明大势、看大局,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相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十三五”时期相城发展的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标杆,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重点任务,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后发崛起”为总要求,以建设“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为总定位,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四)“十三五”时期相城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明确定位和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新趋势与新环境,未来五年我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推动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结构,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人民生活整体迈进较富裕阶段。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教育、卫生、文体、养老保障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质量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持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土壤、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上下同求、勇于担当的相城风气进一步弘扬。人民群众素质显著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探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扎实推进法治相城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和公共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五)“十三五”时期相城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战略。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六个坚持”原则,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相城“十三五”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统一落实、一体推进、一起发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发展战略是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强富美高”标杆和市委要求,根据发展新理念和发展阶段新变化,丰富拓展和优化调整我区的发展战略。实施“五大战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依靠市场竞争增强创新动力。强化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营造创新创业创优综合环境,提升新兴载体创优力度,增强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建设,加快构建符合相城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园区,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苏州新材料、新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的重要制造基地、现代商贸物流的组织中枢区,创意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的支撑区。实施城市提升战略。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潜能与活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城镇分工合作,推动城市立体化、智慧化、智能化发展,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彰显的新型城区。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绿色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阳澄湖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规划管理,建设生态宜居城区,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民生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导向,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强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突出创新驱动,全力推动“经济强”
    认真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理念,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总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全力提升全区经济综合实力。
    (一)加快提振增长动力。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目标取向,优化布局结构,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构建“三足鼎立”经济大格局。一是打造千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借鉴、复制和推广自贸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改革创新经验和先进做法,进一步深化苏相合作机制,全面提升载体功能和服务水平,成为全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不断优化产业链规划布局,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加速形成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集聚发展效应明显的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打造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以黄埭镇潘阳工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整体规划建设总面积7.2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加快整合区内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和特色产业园区资源,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资源,发展触控显示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打造苏州北部现代商务商贸中心。把现有中心城区建设成全区科技、人才、投资、信息等发展要素和城市功能服务的主要集聚区,着力凸显区域行政、经济、科技、文化和金融中心地位。现有高铁新城区域作为拓展新城区,与现有中心城区相互补充、错位发展,高标准打造以商务商贸、生态休闲、创智文化等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商务区。继续聚焦高铁新城启动区建设,有序开发南部9平方公里片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群。
    高端化发展制造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重点发展一批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推动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黄埭生物医药、渭塘汽车零部件、太平精密机械、阳澄湖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有效落实“小巨人”企业发展政策,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工业企业。
    高起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坚持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并重,加快形成符合相城产业特色的总部企业集群。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战略布局,大力支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服务、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加快发展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特色化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加大“5+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支持农业园区产业的纵向延伸,促进农旅、农文结合,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着力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积极实施品牌兴农战略,突出科技强农和农业信息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对地产农产品的保护,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与生产水平。大力培育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集体农场、合作农场、农业龙头公司、农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完善学习资助、创业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改革机制。
    高质量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创新管理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效拉长产业链,增加产业增值环节,加快传统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家具、化纤制造、包装印刷、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大力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和劣势企业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澄阳产业园等片区“腾笼换凤”,加快电镀、印染、化工等行业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逐步淘汰低效家具生产经营单位。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加大闲置和开发不充分土地的清理力度。
    促进经济开放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引资方式多元化,创新利用内外资方式,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完善内外资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高层次、国际化招商平台和海外招商网络,加大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技术研发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推进高铁新城相城综合保税区创建,继续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工作机制,积极促进贸易便利化。继续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出口商品技术研发、创新改造的扶持力度,稳步提高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促进服务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势头。鼓励区内企业“走出去”,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着力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二)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创建相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机遇,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支持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培育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上市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梯队。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持续向我区转移转化。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撬动作用,构建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为主体,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推动企业广泛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群体。
    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平台功能,突出强化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潘阳工业园、高铁新城三大核心创新载体建设。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完善创业孵化全链条服务,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和回报率。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品牌与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中国(苏州)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在我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
    强化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注重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构建和完善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紧盯高端人才和紧缺型适用人才,深入实施一系列人才计划,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急需的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引培力度,打造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和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深入开展人才管理综合改革。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推进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城园区和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成果产业化。
    (三)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功能布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和联动发展,建立生产力布局优化、板块特色明晰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优化区域空间形态。全面优化区域发展空间体系,明晰城市中心定位,建设城市首位度有效提升、富有集聚和辐射能力的苏州特大城市北部副中心。加强规划引领,积极探索“多规融合”试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重点优化“一轴两带”空间格局,构建以元和塘为轴心,西侧(元和街道、黄桥街道)为休闲商贸组团、东侧(高铁新城、元和街道、太平街道、北河泾街道)为综合商务组团,协同发展西北部(苏相合作区、黄埭镇、渭塘镇、望亭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产业带和东部(沿阳澄湖东、西岸线)生态休闲带。注重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打造“一体双心”城市格局,以中心城区为主体,由元和片区与高铁新城作为中心城区两大中心,错位呼应、内聚发展。
    构建新型镇村体系。加强规划编制管理,推进全部乡镇(街道)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新一轮的修编,优化小城镇发展空间,把小城镇建设成连接中心城区、辐射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深度开展镇村产业园规划整合,鼓励发展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打造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在巩固重点村、特色村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保证城镇与农村地区协同一体化发展,积极盘活存量、减少增量。
    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高标准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推动铁路、公路、水运等项目建设,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标准与水平,坚持常态长效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健全统筹协调、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体制。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龙头,实施政务服务智慧创新工程,强化智慧相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支持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异地发展,做大做强村级联合公司,加快落实“一村二楼宇”政策,重点开发创新创业楼宇、科技孵化平台、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等平台。扎实推进镇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政经分离”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实现各镇(街道、区)全覆盖。逐步提高股份合作社分红水平,实施薄弱村财政保障制度。整合闲置低效集体资源资产,盘活集体存量建设用地。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快“百姓富”
    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民生实事,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
    (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二)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和创业培训品牌工程,完善创新创业普惠性税收措施,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加大政府财政就业投入力度,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帮扶多渠道开展就业援助。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统筹衔接更加顺畅、保障层次更加多元、覆盖人群更加广泛、管理服务更加高效、长期发展更加持续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2020年实现户籍人口全面参保。强化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为重点的基本保障,多渠道提高综合保障水平。统筹构建群体常规救助、困难群体临时救助与“一门”受理、“救急难”等主动救助相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的力度,做好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工作。
    (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建设适应相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学校品牌建设,建立多样化的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校教育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
    (五)推进卫计事业健康规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健康相城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重大和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步调整医疗卫生机构设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探索完善符合我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收入分配制度。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四、强化生态优势,倾力打造“环境美”
    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彰显生态优势,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相城。
    (一)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严格执行划定的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加强全区建设用地的整合,逐步核减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发展边界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严格控制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底的生态管控核心区。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中央公园核心区规划并启动建设,对虎丘湿地公园及盛泽湖地区水环境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生态绿化提升工程,重点加强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和改造提升。
    (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工程”,逐步关停小热电企业,实施集中供热,加快淘汰小锅炉和老旧机动车(黄标车),控制建筑工地和码头堆场扬尘。积极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工程”及后续工作,开展阳澄湖生态优化新三年行动、黄桥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加强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河道治理。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开展“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美丽镇示范点建设,实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美丽村庄示范点和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等工程。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建立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城乡环境监控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生态风险预防,建立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
    (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实施土地和水等稀缺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资源消耗总量。加快生活方式绿色化,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培育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五、注重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努力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
    认真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文化软实力,突出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弘扬“上下同求,勇于担当”的相城风气,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增创文创产业优势,打响“创意相城”品牌,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区,实现创意文化与家具、珍珠、旅游、农业、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度有机融合发展,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以加强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为重点,合理布局公共文体设施,形成更加完善的公共文体服务网络。围绕阳澄湖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相城人文内涵,推动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展示和开发工作。
    (二)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优化街道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强化镇(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改进信访工作,完善“大调解”组织管理体系。深化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构建职责明确、指挥有序、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三级网格体系。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化解渠道,推动“12345阳光便民服务平台”向基层全覆盖。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从源头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诚信相城网”,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鼓励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开展一批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试点。普及诚信教育,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树立诚信典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相城建设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推荐一个买球app:改革和法治建设的各项部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区“双轮驱动”,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按照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牢固确立改革思维,牢牢把握改革时序进度,突出问题导向,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着力破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修复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财政支出绩效监管体系,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管。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深化国资国企和村镇集体企业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运营新模式,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国企公司治理机制,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制度体系。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管理和服务“边界”,优化行政结构,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举措”为导向,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相城开发区、高铁新城、中心城区管理体制,继续完善“以区带镇”管理新机制,深化黄埭镇“强镇扩权”改革。厘清基层事权,优化街道机构设置,建立社区服务管理和运营主体职责清单制度,增强基层综合服务功能。
    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优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不同生态功能区差别化考核办法,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落实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以划定生态红线、建设生态廊道、构筑生态屏障为重点,优化生态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与环境执法分离。探索建立环保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二)推进法治相城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以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法治相城。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完善依法决策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实行决策程序全过程记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综合执法,提升基层执法水平。
    加大法治市场建设力度。与转变政府职能相衔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依法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突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按照“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尽可能降低准入门槛,加快构建行政监管、信用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运用法治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市场服务、监管、治理水平。
    推进社会法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开展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使法治精神成为相城风气的坚强内核。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开发,加大政府对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和保障力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凝聚全区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主动适应、准确把握、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发展蓝图,提高依法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
    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绩效管理,改进考核体系,加大干部跨条线跨部门跨领域交流力度,深入治理“为官不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活力。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增强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党章意识,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强化正风肃纪,保持震慑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监督检查、监督问责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坚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把“十三五”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进三促”等活动。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知识分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作用。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项专项规划,要落实本建议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要加强统筹协调,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观念,确保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区级规划与镇(街道、区)级规划有机衔接,各项规划有机融合。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思路举措。各级各类规划要有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求真务实,开拓奋进,为苏州争当“新江苏”建设的先行军排头兵作出贡献,为相城实现后发崛起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