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买球app

欢迎来到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 |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当前位置: 推荐一个买球app: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统计数据

2016年苏州市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6-14 00:00 访问量:字体: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区上下在相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把握新机遇、探索新举措、激发新活力,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3.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8.68万元。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发展提速,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税收收入72.14亿元,增长15.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0.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推荐一个买球app:投向民生领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42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39.86亿元,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7%

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年末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75万户,总注册资本1032.31亿元。其中,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299户,比上年增长24.6%新增个体工商户7210户,比上年降低0.5%。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分别为159.68亿元、6.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和下降0.5%

三去一降一补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企业309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补短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全年完成重点节能技改项目20余项,实现节能13.8万吨标煤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17家。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4.6%。全年粮食总产量22396吨,比上年下降12.9%,其中夏粮产量5904吨,下降20.1%;秋粮产量16492吨,比上年下降9.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088吨,比上年下降9.2%禽蛋产量500吨,比上年下降10.9%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园区(基地)加快转型,全区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25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073亩,复耕复种2680亩。互联网+”农业发展迅猛,全区规模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18%,农业信息化覆盖率100%,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含大宗食品原料)36.95亿元。装备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新增粮油生产主要农机装备51台,全区小麦、水稻机收水平达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年末核实的具有实物形态的镇级经营性资产15.13亿元,村级33.89亿元。具有实物形态的镇级非经营性净资产15.12亿元,村级12.92亿元。镇级资源性资产1.14万亩,村级25.98万亩。共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示范社2个、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社1个。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9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8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7.27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64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外商及港澳台资工业产值3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0.7%;民营工业产值67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电子、化纤、电气等前十大行业实现产值879.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8%

新兴、高新产业引领增长。全区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580.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3.2%23.2%10.8%9.9%7.4%。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6.6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长最快,分别比上年增长74.3%5.6%

工业效益稳定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50.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75.67亿元、51.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9.6%,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54.0%,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6.6%,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7.8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1.1%

建筑业基本稳定。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312.53亿元,增长17.6%。竣工产值209.59亿元,比上年增长34.3%,竣工率为66.1%。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17.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新开工面积391.32万平方米,增长10.6%。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69家,实现利税10.41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52.8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8%。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10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6.21亿元,比上年下降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17亿元,比上年下降9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7.81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工业投资167.27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8.23亿元,比上年下降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4.7%。民间投资比重下降。全年完成民间投资174.22亿元,比上年下降8.2%,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6.6%,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两新一改投资占比提高。全年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27.4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6.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2.1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5.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35.9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1.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0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1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22.0%;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8%;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4%

新型商业模式迅猛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00亿元,增长33.0%。以家具、大闸蟹、珍珠、轻纺等为主的传统产业电商发展迅速,已建成电子商务平台13个。相城区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阳澄湖镇获评省电商镇,消泾村获评省电商十强村。新增阳澄湖镇车渡村、枪堂村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新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龙森家具、中纸在线和布瑞克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74.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63.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全区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省级度假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自驾游基地1个、市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个,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个,四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5家,三星级以及上农家乐2家。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基本稳定。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1.56亿美元,其中出口30.78亿美元,进口10.78亿美元。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57家。

外资利用水平提升。充分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加快外资项目落地。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7个,增资项目15增资金额14035万美元。完成注册外资192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4%,到帐外资1910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7%

走出去步伐加快。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推荐一个买球app:比较有优势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承接境外工程。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2家,其中增资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0928.3万美元,同比增长134.2%,涉及美国、加拿大、欧盟、东南亚、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

七、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年末公路总里程10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公里。年内,全区境内完成营业性公路客运量4181.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16.12亿人千米,分别比上年下降7.4%7.7%。完成公路货运量1119.1万吨,货物周转量15.79亿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4.4%4.4%;完成营业性水路客运量49.5万人,客运周转量455.3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96%1%;完成水路货运量74.8万吨,货运周转量3.14亿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6%9.3%

八、金 融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84.73亿元,比年初增加180.85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64.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01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42.05亿元,比年初减少9.7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03.73亿元,比年初增加110.77亿元。

保险业务稳步增长。全区保险业保费收入达9.26亿元,比上年增加9.42%。其中,寿险收入5.38亿元,财险收入3.87亿元;保险赔付3.50亿元,保障作用突出。

证券业务平稳发展。年末全区证券资金账户25556户,交易金额达627.93亿元,期末托管市值100.74亿元。此外,全区创投业、担保业、典当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平稳。

资本市场作用凸显。年末主板上市企业6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累计达20家。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区财政性科技投入2214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9家,累计215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累计61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41家,累计594家。

创新成果质量提升。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9388件和408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4182件和718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由上年的44.0%提高至44.5%,发明专利授权占比由上年的12.8%提高至17.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件,比上年增加12件。

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全区人才总量达10.8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达到5408人,占人才总量5%;技能人才总量达9.9万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3.2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2.1%;新增博士后工作站点6家,总量48家。新增博士后研究人员14名,总数77名。全年,培育国家千人计划创新类人才1人;新增省双创人才”2人,累计11人;新增市姑苏领军人才”7人,累计29人;新增阳澄湖科技领军人才40人,累计81人。

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年末全区有独立建制公办中小学31所,在校中小学生57217人,中心建制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15910人。全年教育装备投入1720万元,国家信息化标准达标率为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文化类本二以上达线率52.6%,较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年内全区获评省特级教师1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省领军人才2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9名,阳澄湖教育人才5名,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3名。共引进教育人才62名。目前,全区有省特级教师17名。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惠民品牌,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扎实开展书香相城建设,建立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全区共开放14家图书分馆实现镇(街道)级全覆盖。持续推进书香相城建设,全年新增20书香苑,累计建成100书香苑。征集全民阅读活动百余项,2项列入市重点。太平文创园图书分馆开馆。苏州第二图书馆奠基。年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33场。全区戏曲、音舞、小品专场演出247场,进百送万文化志愿服务46次,首届苏州市繁星奖获奖作品展演暨首届区家风小戏小品获奖作品巡演30场。

文化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加强。全区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省级3处。全区现有已注册的博物馆1个(巧生炉博物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巧生炉博物馆、大石金生艺术馆等35家特色文化场馆建成开放。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全区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超过93万平方米,共有全民健身站点250个,健身步道50条,共计146公里。建成开放采莲路南北两端体育健身场。城南室外体育运动场和广济路室外体育运动场完成建设。度假区文体中心基本改建完成。黄埭文体公园完成建设,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投入使用。黄桥文体中心规划方案设计中。体育活动丰富多样。开展相城区第六届全民健身节、体育彩票假日体育运动汇,举办体育竞赛、健身表演、健身展示、技能培训、体质测试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近百项。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3451张,其中医院病床2659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7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72人、注册护士133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4%10.3%进一步提高健康管理惠民服务。建成了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两年共完成成人乙肝接种10.2万人;新建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万多份;完善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60%

十一、人口和就业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3.17万人,户籍人口41.33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3.55‰,比上年提高2.18个千分点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7.26‰,比上年上升2.55个千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区就业人口49.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01个。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苏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举办综合性招聘会73期,参与单位2683家次,提供岗位6.01万个,积极为企业用人和各类人才就业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全力推进大众创业,开展创业培训举办22期,培训1040人。全区创业孵化基地共14家,入驻企业总数累计达到980个,孵化成功率69%,企业吸纳带动就业6674人。创业带动就业规模总计6.6万余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根据抽样调查,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46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50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4元,比上年增长8.2%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4.3%衣着类价格上涨2.0%居住类价格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2.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8.97万人,比上年增加1.33万人企业养老保险享受人数5.4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28.09元。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5.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49万人,比上年增加1.74万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6.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25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全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50/月提高至810/月。年末全区970户、共计2086人享受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1203万元。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290元(户籍不满20年或缴费不满15年)、430元(户籍满20年或缴费满15年)上调至320460元。全年社会救助支出7780万元。年末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9个,养老机构床位总数4071张。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全年累计抽检各类食品2501批次,每千人抽检率达3.5批次,动态合格率为99.2 %。农贸市场监测室完成快检10082批次,完成食品流通环节快检1200批次。行政查出食品安全案件结案198起。

十三、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5亿元。交通运输领域新建、续建工程项目共31个,完成总投资6.53亿元。其中,道路建设项目31个,建设里程23.3公里。主要完成了228省道苏虞张改建、苏泾路、永方路、澄阳路城区段改造、聚金路南延等重点工程;除障碍物影响段落外,完成了纪元路、澄和路、建元路西延、沈思港路、春申湖以北支路二、宣公路四期、东一东二路、兴盛路、元和街、苏虞张旧线整治等实事工程;完成了润南路、春申湖以北支路三、金砖路三期、文陵路三期、织锦路三期、御窑路遮光段改造、文陵路御窑路止水等22个工程,并贯通了阳澄湖西路环湖路北段工程;有序推进了轨道交通4号线相城区段三个站点道路最终恢复工程,水厂街、文陵路四期、黄蠡路等轨道四号线配套道路建设。航道整治项目:苏张线(绕城高速-苏虞张公路)、苏虞线(永昌泾-莫阳村)进入施工阶段。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7.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业用电量39.62亿千瓦时,增长6.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58亿千瓦时,增长13.9%。全区拥有区域供水企业8座,全年完成供水量8560.08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约为29万立方米。年末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7.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5%

年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12.8公里,全年运营总里程约117.1928万列公里。全年新辟公交线路4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2条,相城公交年末营运线路70条,线路总长达1415.6公里,公交营运里程达4279.7万公里,客运量6865.89万人次。全年完成50只公交候车亭建设。行政村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镇村公交开通率均保持100%

十四、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

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全区环保投入30.40亿元,比上年增长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全区新增生态红线保护面积2.98平方公里,总面积达162.90平方公里。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7.38亿元。全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AQI标准比例为70.8%PM2.5年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9.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增绿地面积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农村新增林地、绿地6.92公顷。全区新建成美丽村庄示范点5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5个。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面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实施减排项目26个。劝退、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建设项目34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全区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3家,累计达15家。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少挑战与困难,主要有经济发展中创新因子仍显缺乏,推动发展的主动力仍显不足,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任重道远,民生事业仍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问题依然严峻。新的一年中,全区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力推动相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力打造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一份力量,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注:本公报数据为预计数或快报数。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