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牢进口货物(非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这道关口,严防“物传人”现象发生,相城区政企携手,全力织密进口货物(非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网,防“疫”于未然。
企业:“教科书”式自我防控
8月10日上午,一辆载有进口原材料的货车刚刚驶入位于苏相合作区的德星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星技术),就迎来了“全副武装”的核酸检测人员和消杀人员。
德星技术致力于自主研发、生产工程用特种纺织品、塑料滤芯,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欧美等地。据悉,对于海运过来的货物,德星技术采取的抽样检测,而对于空运而来的货物则全部检测。虽然一个样品的检测费用是80元,但是仅今年以来,公司在聘请专业核酸检测的费用就高达17万元多。
作为第一时间接触进口货物的消杀团队,由7名供应链仓库的工作人员组成,除了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外,消杀的时候也要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每周接受一次核酸检测。消杀后的货物则在核酸检测报告出炉之后,才会被批准入库,进入生产线。
如果样品检测呈阳性又该怎么办呢?德星技术也制定了规范的处置预案,即在收到阳性报告的第一时间封存进口货物,并上报当地主管部门,所有接触人员立即安排隔离,并在专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对封存进口货物进行处置。
其实在相城,类似德星技术这样进行全方位防控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以艺达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除了进行规范化的检测和消杀外,就定制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消毒房,配有专业的消毒机所有进口的货物不仅要接受常规化的检测,还必须在这个消毒房里接受消毒喷雾的全面“渗透”。
政府:全程闭环监管
“你看,正确的消杀方式是这样的,即使一个门把手也要消毒到位……”在相城区某外贸企业,相城区商务局的工作人员一边播放消杀工作规范视频,一边给该公司的一线从业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引。原来,在此之前,督察组在对该公司进行走访督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消杀工作未按照规范执行、一线从业人员防护不规范等问题,当即进行规范指导。
“是否对直接接触进口货物的一线人员纳入应检尽检、是否每周对进口货物开展外包装检测……”截至目前,相城区根据国家、省、市进口货物(非冷链)疫情防控文件精神,对全区84家重点进口企业走访督查,发现少数企业还存在未对集装箱和货物货品开展定期核酸检测、一线从业人员防护不规范、未按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和防疫台账记录等问题。
与此同时,各板块的经发部门也纷纷靠前服务督查指导企业,通过发布各项指导政策、多轮全覆盖走访、完善摸排名单、制定防控要求清单、督促企业完善台账资料等方式,确保企业防控各项措施执行到位。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更是安排工作人员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一对一”专门指导,直到整改到位。
下一步,相城区将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通过加强督导、培训指导等方式,抓细做细各项防控工作,做到无缝隙、无盲点、闭环式管理。(相城融媒体中心 戚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