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买球app

欢迎来到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 |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当前位置: 推荐一个买球app: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

2016年相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 2016-05-09 00:00 访问量: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6年1月6日在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区 长 查颖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团结依靠全区人民,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紧扣发展转型主题主线,坚定信心、负重奋进,基本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一)抓项目、优服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同比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同口径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增长8.6%。健全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开展了集中解决问题等活动;设立转贷资金池、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对上争取资金1.4亿元,下达扶持经费2.4亿元;挖掘存量资源,盘活存量厂房23万平方米,清理闲置土地3000亩。举办了区经贸恳谈会、上海先进制造业、深圳投资对接会等主题招商活动,新引进艺达思、卡士酸奶等投资均超亿元企业36家,总投资超百亿元。高铁新城围绕产城融合抓好文旅大厦文创产业、国发集团非银金融中心等业态定位和择商选资;苏相合作区引进产业项目54个。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68.4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工业总产值1450亿元。福沃克汽车等53个项目竣工投产,尚牙电子等45个在建项目和近百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进展顺利。着力拓展境内外两个市场,组织77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展会,12个“走出去”项目在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超1.6亿美元。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8.8%。
    (二)勇创新、转方式,产业层次加快提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整合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通过省级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区验收。再次荣获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奖。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载体16个,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75%,首次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两项。“新门户•创客空间”和西交大漕湖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复合创业社区“小样青年社区”落户开发区国际科创园。成立了上海理工大学苏州精密制造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相城智能制造机器人研究院、苏州科技学院技术转移中心黄桥分中心。筹建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选人社部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1个。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活动注册落地项目34个,阳澄湖创客年会签约项目73个,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8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39家、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4.3%和52.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获评“省版权工作示范园区”,圆融广场、紫光数码分别入选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和重点培育企业。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3家,全区电商交易额达到300亿元。新增新型职业农民230人。获评“苏州市十大农产品商标”2个。全面完成“四个百万亩”任务,新增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各5000亩。渭塘、御亭农产园和牧谷农场分别获评市级农业园区、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点,莲花村获“2015年度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
    (三)重改革、增活力,体制机制持续优化。调整部门机构设置,组建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政府行政权力、专项资金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4张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经济发达镇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试点工作持续深化,交通运输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了“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重点举措。规范和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首批政府职能转移对接目录制定完成,4个单位试行向社会转移部分职能。新建1个区级、2个镇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新增社会组织11家。实行了区直属国有公司分类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国资公司负责人薪酬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合作经营,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试点开展PPP模式。国资公司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结构持续优化,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70%。调整了房管所、水务站、粮库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镇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平台基本建成,资产收益率明显提升。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基本实现全覆盖,12个村(社区)试点“政经分离”,新建“一村二楼宇”载体4.2万平方米,实现村均稳定性收入1072万元。
    (四)强功能、美环境,城乡面貌有效改观。完成了全区用地整合研究,村庄和新一轮港口、航道规划编制,以及8个片区总规、控规修编,城市开发边界初步划定。建设道路里程47公里。中环快速路(相城段)建成通车,永方路完成主车道建设,打通11条断头路,12条道路建设顺利完工。优化公交线路56条,新建候车亭42只,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0辆。新建P+R停车泊位1300个。“智慧相城”基础设施和应用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推进管线集约化管理,完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拆迁和交付安置房面积均超100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5万平方米。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市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小康断面水质年均达标率为100%,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16.5%。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顺利完成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三年任务,累计投入16.8亿元,阳澄湖水质提高一个类别。启动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三年工程。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15项,依法关停重污染企业15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18家。完成蠡塘河整治,疏浚河道64条,开通断头浜31处,整治黑臭河道7条,建设生态河道10条。新建污水主管网35公里、农村生活污水管网245公里,完成203个村庄和26个城镇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中重点村和特色村实现全覆盖。加强城区防洪设施建设,新建闸站24座,新开河道5条。处置利用危险废物3.2万吨。组建区能源公司,编制全区供热管网规划,启动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望亭电厂超低排放治理年度任务,淘汰燃煤锅炉247台和老旧机动车(黄标车)4868辆。新增省级公益林2400亩、绿化面积4000亩,524国道相城区段(原227省道)、人民路等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徐图港景观二期改造基本完成,制订中央公园总体策划方案。扎实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五项治理”,中环沿线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建成城北生活垃圾新型压缩转运站,完成65个市级试点小区垃圾分类,2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投入运营。新创建美丽村庄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8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五)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福祉不断增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万元和2.5万元,同比增长7.1%和8.1%,31项实事工程完成投资61.6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长13%,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增长11%,养老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10元。住房公积金扩面1.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以上、培训劳动者7000余人,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12家,带动大学生就业1150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文化类本二以上达线率同比提高近6个百分点,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太平实验小学(幼儿园)、元和小学(幼儿园)、区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启用。依法取缔10处非法办学点。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省级验收。完成相城人民医院一期改扩建工程,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开工建设医疗机构3家。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了药品零差价销售。通过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省级考核。新增机构养老床位816张,新建智慧养老院服务分站6个、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5个。苏州第二图书馆、第二工人文化宫落户相城,新增图书分馆2家,实现图书馆镇(街道)全覆盖,建设“书香苑”65家。冯梦龙故居对外开放,电影《冯梦龙传奇》拍摄完成,《相城区志》出版发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6项。建成健身步道105公里,通过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法治相城”、“平安相城”建设全面推进。通过省“六五”普法考核验收,“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快形成,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中,分区测评名列第二,灵峰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积极构建“诚信相城”,实施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年规划。成功创建江苏省科普示范区和食品安全城市。扎实开展“10+1专项整治”等行动,安全生产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消防火灾数下降56.7%。连续11年被命名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平安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国防兵役、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加强。
    (六)讲法治、提效能,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深入推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新模式,实行工业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和新办餐饮、娱乐项目联合踏勘,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98%。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7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面深化政务公开,44个部门预算公开,9个部门决算公开。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行政权力库不断完善,行政执法案件公开率、及时率显著提升。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应对行政诉讼,行政首长出庭制度有效落实。“两法衔接”工作有力推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会议经费管理,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区级机关“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9.4%。部门53项专项资金纳入监控系统平台管理。在镇(街道)设立监察审计室,开展了村级财务专项审计调查。完成财政、工程审计项目191个,对21位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审计整改跟踪回访制度。加强安全生产事故执纪问责,对实事工程推进、违法用地处置、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27名党员干部因履职不力被严肃问责。充分发挥“12345”便民服务热线、公众监督、区长信箱等平台作用,受理各类群众诉求5.5万余件。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区人大、区政协提出的推荐一个买球app: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水环境整治等302件议案、建议和提案,满意率均达99%以上。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凝聚着全区上下的智慧和汗水,得益于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相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面临外部环境趋紧、内部要素制约的复杂局面,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创新体系尚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举措落地需要下更大功夫;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功能和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水、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生态文明建设仍需持续用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配置不够均衡,民生改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突发事件和事故仍有发生,加强社会治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矛盾,维稳压力增大;政府作风效能和廉政建设仍有一些薄弱环节,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加以改进和提升。

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委推荐一个买球app:制定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编制了《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总结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是相城转型发展进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时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0.9%、13.6%和17.8%,占全市比重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0.3、0.4和2个百分点。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度假区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城市功能、市容面貌和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了全区总规、控规和镇村布局规划全覆盖。中心城区旧城改造有序推进,高铁新城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水和大气污染防治有力推进,创建成国家级生态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10.4%和11.7%,实现了城乡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市区并轨,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新改扩建学校30所、医院7家,新增各类文体场馆、图书馆26个,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纲要(草案)》在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市的战略要求和区委的部署,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着重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强富美高”总要求,以后发崛起为总目标,以建设“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为总定位,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纲要(草案)》提出了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社会建设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预期目标。“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期末超100亿元。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强调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引领、产业强区、城市提升、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五大战略,坚持“着眼大局、统筹发展,扬长补短、错位发展,彰显特色、增创优势,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四大原则。在实现路径上,提出以下重点措施:
    (一)增强发展活力。全力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机遇,围绕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目标,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主力引擎,凸显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筹)、中心城区三大重点区域的带动作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
    (二)提升城市品质。以苏州特大城市建设为契机,优化区域空间体系,建设中心首位度高、辐射力强的苏州北部组团。着力推进城镇布局网络化、功能集聚化、管理精细化,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城融合、区域错位的城市发展格局,彰显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魅力。
    (三)构筑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理念,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握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相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提高共享水平。围绕“七个更”的要求,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发展教育、卫计等社会事业,实现居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让改革发展成果推荐一个买球app:、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五)营造法治环境。围绕构建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示范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经济社会秩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全民法律素养。
各位代表,光阴如梭,岁月如歌。我们即将迎来建区15周年的历史节点。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历届领导班子筚路蓝缕、接力传承铸就的辉煌,是一代相城人砥砺前行、自强不息奋斗的结果。“十二五”时期,也是全区上下把握重大机遇,应对复杂挑战,群策群力、携手共进的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我们深切感受到:必须始终把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作为后发崛起的永恒主题,把项目建设作为后发崛起的重要抓手,把民生改善作为后发崛起的根本目的,把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和廉洁型政府建设作为后发崛起的坚强保证。这既是过去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跨越发展的宝贵财富。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跨越赶超的“机遇窗口”已经打开,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肩负着推进相城后发崛起的历史责任,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的五年,我们将立信于心、尽责至善、力戒平庸,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内涵,积极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把准脉搏,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把握机遇,以改革创新释放新动能,靠真抓实干厚植新优势,上下同求,勇于担当,精心谱写中国梦的相城篇章!

三、2016年主要任务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在加快动力转换中实现科学发展,在攻坚克难中推动转型发展,在统筹兼顾中促进协调发展,着力迈出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城市发展、生态优化、民生和谐“五个新步伐”,全力开创相城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左右;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注册外资分别增长2%、10%和100%;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智慧相城建设五大类23项政府实事工程。
主要工作措施:
    (一)更加优化供给要素配置,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支撑力和竞争力
    全力以赴夯实实体经济。统筹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关系,结合实际,切实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强化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流向实体经济,努力做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上级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为企业“松绑助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模式,高效运营各类产业引导基金、转贷资金,以金融“输血”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严格债务管理,加强风险评估,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加快去化存量商业地产库存,加强企业联保、民间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对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僵尸企业”,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50家以上。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将产业投资作为未来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推动创新资源、政策和服务向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倾斜,促进重点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辛得利机电、天合汽车、万隆华宇等22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鼓励传统行业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和能效环保水平。年内完成工业投资170亿元以上,其中技改投入120亿元。培育“小巨人”工业企业3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家、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两化融合”企业6家。
    持之以恒调整产业结构。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坚持工业强区,以智能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产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省、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企业制造装备升级,推行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大力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铁新城围绕互联网经济、非银金融、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等资本、知识、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加大优质项目引进力度,存量楼宇面积利用率超过40%。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数字出版、网络游戏、互动教育等产业项目,启动建设文化创意孵化中心和电子商务培育基地。以电影频道苏州制作基地为载体,打造集电影投资、IP孵化、数字影棚、后期制作等为一体的集聚区。推进望亭国际物流园骨干企业和税源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打造以第三方物流集聚为核心、物流科技应用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示范园区。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休闲旅游、大健康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增长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以上。以丰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内涵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智能农业,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优化升级“5+3”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亩,现代农业园区(基地)规模达11万亩。
    坚定不移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营造保护创新、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四个对接”。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壮大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业。完善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改造升级、创新发展,发挥好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开发区、黄埭镇等工业发展重点板块,积极融入苏州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规划,加强科创园等孵化基地配套建设,建好并发挥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城分中心、苏州大学•相城智能制造机器人研究院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作用,鼓励研发机构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打通协同创新关键节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企业研发机构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授权发明专利2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深入实施“阳澄湖人才计划”,着力提升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和阳澄湖创客年会两大引智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高端引领作用强的领军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弘扬重实业、敢创新、有韧劲的企业家精神,发展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名。
    顺势而为推进跨界融合。更加注重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推动各领域、各类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云计算产业、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区)建设水平,加快推进阳澄湖大闸蟹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以上。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实现产城相融、互促共进。树立“城市即旅游”的发展理念,全面启动中央公园规划建设,整体提升荷塘月色公园、花卉植物园建管水平,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等乡村生态旅游业,加快葫芦岛帐篷客、度假区精品民宿等项目建设,完善冯梦龙村旅游配套设施,办好阳澄湖旅游节、婚纱婚庆文化节和江南采莲节等节庆活动。加快婚庆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婚纱城、家具城、珍珠城和“小外滩”融合互动发展,提升“美丽产业”影响力。推进多规融合,加强国土资源整合,做好开发区和黄埭镇“三优三保”试点工作并全面推广。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清理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3000亩,大力盘活存量厂房资源,着力提升土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争创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
    坚持不懈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着力推进企业、城市、人才“三个国际化”。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和营商环境。聚焦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推动股权投资、外资并购、增资扩股,着力招引地区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开发区积极主动对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着力提高专业化、市场化、精细化招商水平,建设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主阵地。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在龙头型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千方百计稳住进出口。推进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升级,进一步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比重。积极创建相城综合保税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能力,完成境外投资1亿美元。扩大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
    (二)更加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宜居性
资源配置高效化。统筹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等手段,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健全支撑科学发展的规划体系。按照突出区域主体功能的要求,结合城市边界划定和片区总规、控规修编调整,优化城镇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完成教育组团、高铁新城东片区控规编制。加快苏虞张旧线南段、虎丘湿地周边、黄泾浜区域等地块综合开发,推进铁塔集团地块拆迁、恒基地块回收挂拍和开发。打造新兴高端商业项目,提升传统商圈和专业市场,发展社区商业。加快天虹百货、中惠美京等项目建设和绿地国茂等项目开工,力促圆融、永金、海亮商业广场开业,启动家具城B栋升级改造,筹建物流配载基地。深化国有资本与社会资金合作机制,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运营,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北河泾及蠡太路景观改造工程、澄阳路地下管廊工程等PPP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建设管理精细化。完善区内主次干线路网,新(续)建道路66条。加快阳澄湖西湖环湖路一期、苏泾路城市化改造工程建设,启动南天成路西延、漕湖大道东延、齐门北大街中段改造和524国道相城区北段建设,开建水厂街、黄蠡路、文灵路四期等道路,打通城区断头路5条,完善教育组团路网体系。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城区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城市微循环能力,进一步完善公交首末站、候车亭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法人库、人口库、地理库、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区中心机房建设,加大信息化资源整合力度,实施好“智慧相城”重点应用项目。加快城市绿色廊道、街心公园和出入口建设,实施中环快速路、312国道西延、新苏虞张公路北延、相城大道南段等绿化景观建设,推进环盛泽湖、环秀湖、永昌泾和京杭运河望亭段等景观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执法重心下沉、权限下移,有效整合单元网格管理职能,形成责权明确、智能高效的精准管理模式。推动“数字城管”全时段覆盖,向基层延伸。运用手机APP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门前三包”和路长制长效管理。大力推进“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中环沿线、苏虞张旧线周边地区环境治理。加强环卫收运体系建设,新建市级垃圾分类试点12个。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探索建立排堵促畅长效化机制,规范城区停车秩序,新建P+R停车泊位1000个。
    生产生活绿色化。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严格项目环评准入制度,推进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联动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严控增量与减少存量并举,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等行动。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0家。启动实施阳澄湖生态优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强22个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水平。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污水主管网28公里,完成228个村庄和37个城镇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疏浚整治河道45条,建设生态护坡14公里,开通断头河浜13处。推进污泥处置和高铁新城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淘汰燃煤锅炉100台,完成望亭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关停蠡口热电厂,严控建筑工地和码头堆场扬尘,确保PM2.5指数持续下降。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加快场站充电桩建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0辆,投放公共自行车500辆。开展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等示范创建工作。
    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扩大居住证社会应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推进村(社区)“政经分离”工作,推动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优化整合闲置或低效集体资源资产,有序推进“一村二楼宇”项目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百人以上。扶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居民增收。完成拆迁超130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8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危房解危工作。加强美丽镇建设,创建美丽村庄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4个。着力抓好村庄环境治理,启动有机垃圾处置中心建设,各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
    (三)更加注重普惠共享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启动建设润元小学(幼儿园)、玉成小学(幼儿园)、相城第二实验中学、高铁新城公办学校、黄桥中学、黄埭中心小学等学校,改造陆慕实验小学、原蠡口实验小学。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普惠性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普职互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依法取缔无证学校,加强积分制入学管理,平稳有序开展招生工作。加快实施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优质师资引进力度,构筑教育人才高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开展“健康相城”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新一轮医改各项措施。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加快医疗机构建设,启动区三院改扩建,完成度假区卫生院、区中医院二期和漕湖医院永昌分院建设。做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衔接。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4个城区室外运动健身场地和3个镇级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做好物价统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国防兵役等工作,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眼于化解风险、增进福利、兜住底线、提高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养老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健全失业保险待遇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工伤保险金运行质量,足额发放物价补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爱心午餐”、“成年孤儿”住房援助等新型救助项目影响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智慧养老总院系统平台水平,统筹推进全区养老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建设。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创业培训、创业扶持近千人,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本区户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做好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促进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个,确保就业困难群体充分就业、动态消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获评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为新的起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精神内涵,提升文明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推进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建设,深入开展“活力广场”、文艺巡回演出等主题活动,“菜单配送”演出200场以上。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加快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建成35家“书香苑”。启动《相城年鉴》编纂。通过建设修缮名人故居和纪念园、举办系列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大力提升历史文化影响力,御窑金砖博物馆、孙武纪念园建成投运。延续城市文脉,加快推进古镇、古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启动区级非遗传承基地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创建惠民为宗旨,注重内涵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家庭、最美家风户、最美乡村、文明小区评选,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执法、文明餐桌、文明倡导等创建活动,区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达到60%。
    深化社会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启动“七五”普法,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大调解体系建设,依法分类处理诉求,攻坚克难化解积案,努力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将矛盾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推行基层综合网格化治理模式和组团式服务,加强有线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民主自治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多元共治,深化社区减负增效和“三社联动”,有序推进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加快“诚信相城”建设,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发挥信用约束作用。切实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加大反恐维稳、打防管控力度,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网格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建设水平,夯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基层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打通安全生产“末端神经”。深入开展挂牌督办、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彻查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更加严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工作的开创性、规范性和廉洁性
    担当有为增强凝聚力。树立“不进则退、慢进则衰、倒退则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增强全局意识、问题意识、绩效意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认识的领先和创新实践的争先实现发展的率先。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突出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善于从细微的边际变化中洞察趋势性变化,从历史对比中进行战略性思考,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式,既保持战略定力,又锐意改革、积极作为。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思考和谋划,更加清醒理性务实抓好工作。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能力,提高把握大局、改革创新和推动落实的水平。围绕既定奋斗目标,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一抓到底,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重视正向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目标同向、班子同心、上下同求的良好局面,切实增强向心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转变职能增强创造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重视和善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动,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市场办不了的事,履行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专项资金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规范行政审批中介事项,破除垄断,依规脱钩,规范收费。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推行并完善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踏勘、并联审批等制度,简化报建手续,压缩审批时限,实现行政审批关口前移、信息共享。加强对企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辅导,通过挂钩联系、定期走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建立政府与市民的民情交流“会客厅”,深入推进“寒山闻钟”论坛走基层等活动,实现网络问政与现实参政相结合,更好地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
    依法行政增强公信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促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开展政府及部门领导班子集体学法活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部门责任清单,动态管理行政权力库,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大力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除涉密部门外,部门预决算公开实现全覆盖。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制度,做好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执法责任,严格主体资格,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打造正规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执法队伍。
    廉洁从政增强约束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做到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治清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以“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压降“三公”经费支出,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落到实处。继续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落实审计整改。强化履职监督,完善问责办法,严查“为官不为”,以严肃的执纪问责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机关、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主动探索同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基层协商新举措,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认真实施人大议案,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历史的责任鼓舞着我们,人民的重托鞭策着我们,美好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心怀使命、夙夜为公,蹄疾步稳、驰而不息,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相城而努力奋斗!

 

附件1:
2016年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1 社会保障提升工程 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保养老金待遇提高10%,被征地农民征地保养金待遇提高5%;交付安置房85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97.6万平方米、人才公寓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4亿元。
2 城市功能完善工程 新建2所学校,迁建1所中学;扩建1所医院;完成齐门北大街中段改造,打通城区断头路5条,提升改造县乡公路4条;实施城市道路“排堵促畅”工程;投入使用P+R停车泊位2300个;建设G312立交公交停车场、候车亭50个、充电桩3处,优化、新辟公交线路4条,采购新能源公交车80辆;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25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00辆;完成居民天然气改造1000户、居民二次供水改造13000户;实施20条背街小巷亮化工程,完善部分路段景观亮化设施。完成投资7.7亿元。
3 公共服务优化工程 新建2处运动场,改建1个文体中心;建成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完成成人乙肝接种5万人,婴幼儿健康筛查率100%,新建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万份,完善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人群签约率占60%;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个、助餐点3个。完成投资0.3亿元。
4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继续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工程,实施朝阳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城区防洪及河道畅流一期工程、环盛泽湖景观建设;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工程,实施区集中供热工程;实施道路绿化、河道修复及景观改造,推进3个景区提升建设,新建4个公园;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4个;新建(改造)公共厕所11座,新增各种环卫车17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10个。完成投资18.3亿元。
5 智慧相城建设工程 建成区信息化展厅、信息中心机房、指挥监控中心及“三库一平台”;完成“智慧相城”信息化管线、固定通信及移动通信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安监等一批重点信息化应用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

备注:以上五大类实事工程年内完成投资53.6亿元。另外,去年已列入实事工程的北桥中学、相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等项目今年继续实施。
附件2:
名 词 解 释
1.新三板:由中国证监会、科技部发起和组织,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为非上市科技公司提供的代办股份转让平台,即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
2.两化融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
3.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围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强化百个服务业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每年新增千亿元社会投资;推动百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挡升级,每年新增千亿元营业收入;培育百家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户企年均利税达到千万元水平。
4.四个百万亩:苏州全市优质水稻110.56万亩,特色水产100万亩,高效园艺100万亩,生态林地100万亩。相城分解指标为22万亩,其中:优质水稻3万亩、特色水产8.3万亩、高效园艺2.7万亩、生态林地8万亩。
5.先照后证:根据《国务院推荐一个买球app: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31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工商部门一律不再将其作为登记前置,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相关经营范围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6.三证合一:将企业开办之前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7.一照一码:在“三证合一”基础上,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8.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指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
9.一村二楼宇:根据各村户籍人口和承担的所有被征地农民生活补贴费用状况,原则上按每人3平方米标准,安排社区服务用房和经营性物业留用地。
10.P+R停车场:私家车与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换乘停车场。
11.五项治理:指对环境卫生、建筑工地、马路摊点和占道经营、停车秩序、废品收购站和铝合金加工点开展治理。
12.10+1专项整治:对存在粉尘爆炸危险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五小企业”突出问题、违法建设堵塞消防通道问题、建筑施工安全、石油天然气传输管道、危险化学品安全突出问题、淘汰落后产能、非法学校及不合格民工子弟学校、专业市场等10个重点领域和电梯安全专项整治。
13.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14.并联审批: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15.两法衔接: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16.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7.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8.强富美高:指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
19.七个更: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20.“小巨人”工业企业:指科技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工业企业。
21.IP孵化:购买热门网络小说、漫画等文学作品的知识产权,用较低成本改编拍摄成系列电影,再通过网络、院线放映取得盈利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22.“5+3”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即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望亭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漕湖生物农业产业园、黄埭循环农业万亩示范区、渭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开发区千亩特色农业基地、太平农业基地、度假区农业基地。
23.四个对接: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24.多规融合: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主,统筹衔接不同部门的专项规划,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25.三优三保:以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保障发展,以优化农用地结构布局保护耕地,以优化镇村居住用地布局保护权益。
26.“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等9类环境薄弱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对“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等3类容貌秩序问题进行规范管理,在整治和规范的同时,大力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27.三社联动:指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者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28.三集中、三到位:指部门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29.多评合一:优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审批流程,将各项评估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进行,实行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评审、统一审批的服务新模式。
30.多图联审:由住建部门负责牵头,以施工图审查机构为依托,将住建、经信、卫计等部门的7项审查进行联合审查,可有效缩短审图时限。
31.一岗双责: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责任制负责。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